人才发展

启功先生与北师大出版社的情缘

作者简介

侯刚,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顾问,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长期协助启功先生处理日常对外事务和接待来访求字者的有关工作。启功先生逝世后,任《启功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著作有《中国文博名家画传•启功》《启功:国之瑰宝》《启功年谱》《启功图传》《往事启功》等。


在我们迎接出版社建社4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怀念敬爱的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与北师大出版社有20多年的交往情缘。1980年出版社建社之初,就聘请启功先生担任学术顾问,直到2005年先生逝世,在长达25年的岁月里,他一直在关心和支持出版社的各项工作,把自己当作出版社的一员。他直接参加过重要学术著作的点校整理,参加过书法教材的编写;为出版社的成长和发展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对出版社的缺点和不足,提出过善意的批评;对出版社请求他的事,尤其是代兄弟出版社求字,总是有求必,等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这些往事集中体现出先生忠厚长者的风范,他不忘恩师绵延师德的高尚品德、广博精深贯通古今的学术造诣、爱憎分明的高风亮节和爱国情操、豁达乐观淡泊名利的无私胸怀,令我们钦佩,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一、出版社筹建中出版的一部学术著作

198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援庵)先生100周年诞辰。1979年秋,学校为了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和才华奉献给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史学研究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学习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继承和发扬他勤勉治学、坚持不懈、辛勤耕耘的精神,决定届时隆重举行纪念活动,计划办三件事:

1. 召开纪念大会和学术研讨会;

2. 出版《陈垣校长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征集援老生前友好及弟子的回忆文章)和《陈垣先生史学论文集》(汇集援老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史学论文);

3. 重印陈垣先生的史学专著《励耘书屋丛刻》。

当年,出版社还在积极筹办当中,第2第3两项有关出版的任务就交给了正在筹办中的出版社。

学校请白寿彝、启功、刘乃和三位老校长的弟子组成编辑小组,负责《史学论文集》和《纪念文集》的编辑,出版社负责联系印制,很顺利地完成了。重印《励耘书屋丛刻》则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丛刻》是陈垣先生1934年亲自指导刻印的史学专著,印数不多,书市上已很难找到。启功先生和刘乃和先生为了使援老学术成果能更加广泛地流传,方便史学研究者学习与研究,提出重印。但是,十多年前枣木刻版已捐给北京图书馆,当年给援老刷书的工人师傅也早已退休告老还家。要重印《丛刻》必须尽快找回刻板,找到会刷书的技术工人。启功先生和刘乃和先生商量后,决定他们二人亲自行动分头落实。

启功先生去北京图书馆交涉,得到了北图的支持,同意把书版退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年已年近70的启功先生,带领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乘大卡车把十多箱书版运回出版社。刘乃和先生在琉璃厂中国书店,打听到三十年代给陈校长刷书的王志鹏师傅是大兴县人,现已80多岁,但是手眼还好用,只是腿脚不太灵活。当刘先生讲明请他再为陈校长刷书时,他非常高兴,愿意帮忙,只是要求把书版运到他家,启功先生又再次跟车把书版送到王师傅家,并在荣宝斋选了上等印书纸刷印《丛刻》100部,及时提供学术研讨会使用。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启功先生同时建议出版社照像影印1000册普及本供市场销售。

这是出版和建社过程中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先生特为《丛刻》的重印题写了扉页“励耘书屋丛刻,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北京师范大学为纪念陈垣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重印”。这部书的重印,凝聚了启功先生不忘恩师的一片深情。此后,15箱木刻版就一直存在出版社的书库中。2015年,因学校调整库房,再无处存放,全部移交“北师大文物博物馆”珍藏。


二、《启功絮语》手写稿的往事

1989年启功先生的第一部诗集《启功韵语》,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样书先呈送启功先生审阅,先生发现有十多处错字。先生一向治学严谨,在他的诗集里出现这么多错字,绝不放过,决定亲自校订予以更正。为了纠正错误,重排了第二版,书印好后先生担心又出错误,他自己先校订一遍后,果然旧错纠正又出新错,就请他的学生刘石博士仔细校正错字和标点,同时中华书局的程毅中先生也帮助查对纠正错误。启先生汇集大家校对的结果,亲自制作了“勘误表”,交出版社印制后附在诗集中正式发行。先生以身作则,对作品和读者负责的精神,深深教育了我们!

1994年,先生的第二部诗集《启功絮语》又要出版了,先生担心再出现类似错误,决定改用手写稿影印。先生在《絮语》的前言中说:“几年来新稿又积一册,因前刊係用排印,误字较多,屡次附加校勘记,所校仍难无漏。这次改用手写影印,误字责任自负,可免诿过于排字的朋友。”

《启功絮语》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出版社几位领导王德胜、胡云富和我希望留下先生的手稿永久珍藏。当我把出版社这个请求报告给先生时,先生说:“你们喜欢就留下吧!”后来钟敬文、陶大镛二位先生听说此事后,曾表示出版社不应要启先生的手稿。当我把手稿送还先生时,先生说:“钟陶二位先生的意见是他们的意见,我有我的自主权。我说过给出版社,我就言而有信,麻烦你再帮我把稿子送回去。”就这样,《启功絮语》这部书稿就连同先生的一批书画作品,成为北师大出版社镇社之宝。


三、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很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曾提倡青少年要学习和继承中国的书法艺术。1984年,他给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建议:“从教育的高度提倡全国青少年加强毛笔字的训练,让孩子们从小就把字写好!”他说:“书法是我们的优秀传统,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训练很重要”。他还建议,把写字课作为小学生的基础课。

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了落实陈云同志的指示,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把小学生的写字课列为必修课等,还有当务之急是解决教材和教师问题。1985年初,国家教育委员会教材办公室的徐汝京、李进才两位同志专程来到北师大,委托北师大主持编写一本适合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教材。师大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在王梓坤校长主持的校长办公会上决定,请启功先生任主编,编写这本教材。

启功先生很重视这个任务,根据他的提议,聘请了校内外青年书法家苏士澍、谷溪、庞书田、秦永龙、陈荣琚、胡云富组成了编委会,又聘请了著名书法家谢冰岩、沈鹏、王靖宪、谢芳春为顾问。启功先生亲自草拟了编写大纲,经编委会两次讨论后分工撰稿,初稿完成后又经启功先生统稿,定名为《书法概论》,于198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987年暑假,北京师范大学再次受到国家教委委托,举办了“全国书法教师第一期讲习班”。这次讲习班由北师大出版社承办,参加讲习班的学员,是来自全国各省市教委所属部分中小学的书法教师,自7月28日至8月10日,历时两周,学习的主要内容即《书法概论》一书所述。启功先生担任主讲,编委会青年书法家也根据自己所选题目参加了讲授。

由于启功先生的精心安排,这次讲习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既有课堂讲授又有小组讨论,还配合讲课内容安排了两次参观。一次到故宫博物院书画馆,观看古代书画名家的书画真迹和著名碑帖,一次到北海阅古楼看《三希堂法帖》的刻石。实地参观使学员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参观时,先生边讲解边解答学员的提问,进一步加深了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在阅古楼参观毕,楼主人请先生留题,先生即兴挥毫题诗一首留赠阅古楼:

今朝琼岛正轻阴,阅古楼中墨胜金。

揽古喜赏双眼福,不暇应接字如林。

锺王八法昔传衣,枣木频翻貌已非。

幸得良工勒贞石,学人常获见三希。

在讲课期间还安排了半天时间举行笔会,启功先生首先挥毫示范,其他授课人和学员也纷纷动起笔来,一时间授课大厅四周展出多幅作品。有位学员带来十岁的女儿,也当场写了“松风”二字,受到了学员的夸奖。先生也给予鼓励,在她的作品边上,工整地写了16个字:“学业本概,数理语文,身强体健,行正品敦”,勉励小朋友要学好功课全面发展。

讲习班结业时,应学员们的要求,为每位学员赠送了一本新出版的《启功书法选》,先生亲自在每本扉页题款钤印。王梓坤校长和启功先生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讲习班圆满结束。


四、指导整理出版吴承仕遗著

1984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吴承仕(字检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吴老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任我校国文系主任,学校决定由北师大出版社整理出版他的遗著,并请启功先生指导整理工作。

吴老是清末最后一名状元,曾被授予大理院主事。辛亥革命后,被民国政府任命为司法部佥事。他不满官场的腐败,毅然辞职从教,并拜章炳麟(太炎)先生为师,专门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及经学。“一二九”时期,他受进步教授范文澜、陈伯达等人及进步学生的影响,支持学运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中国大学创立了国学系,以历史文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经学,颇有新的创获,取得丰硕成果。

日寇侵占北平后,伪政权动员他担任北平师大校长,被他断然拒绝,从而遭到汪伪政府迫害而病故。当时,延安得到了消息,曾举行隆重追悼会,毛泽东题词“老成凋谢”,周恩来挽联“孤悬敌后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资后学楷模”。中共七大追认吴老为烈士。

吴老牺牲后,他的遗著由其子吴鸿迈(我校数学系教授)珍藏,这批遗著除他多年研究成果外,还包括他向章太炎先生问学时章师给他的一批手札。从这批遗著中,可以看到两位学者治学严谨尊师爱生的高尚风格,值得我们后辈尊敬和学习,整理这批遗著有重要意义。

文革前,吴鸿迈委托吴老的学生齐燕铭把这批遗著送到中华书局,准备整理出版,恰逢文革便被搁置起来。直到1982年北师大建校80周年时,重又提起这件事。

为了找到书稿,启功先生亲自带领胡云富和我多次前往中华书局与赵守俨、赵诚、张立伟诸位编辑商谈分工合作联合出版事宜,最后决定将遗著稿全部移交北师大出版社(现由我社珍藏),先选出六部著作在1984年举行纪念活动时出版。为了做好整理编校工作,启功先生还建议请学校出面邀请了吴承仕先生的高足、福建师大副校长黄寿祺教授来师大参加校订工作。自1980年底开始至1984年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在两位老先生的指导下,由中华书局出版了《经籍旧音辩正》《经籍旧音序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三部专著;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淮南旧著校理》《检斋读书提要》《吴承仕文录》三部专著和《吴承仕藏章炳麟论学手札》《吴承仕纪念文集》。启功先生协调两个出版社统一封面设计,统一开本,并亲自作了设计并题写了书名。

《吴承仕藏章炳麟论学手札》是吴先生向章师求教时章师答复他的几十通回信,因章师好写古体字,书信中又有些残破部分,比较难辨。启功先生就主动承担了这批手札的全部释文注释和标点任务。


五、代高校出版社赠书育人

1992年春,全国高等学校出版协会拟在桂林举办向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赠书活动,为了将这次活动办得隆重而有意义,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领导与师大出版社联系,拟请德高望重长期关心和支持出版事业的启功先生出席,代表高校出版社给青少年赠书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团结。我向先生报告了国家教委的意见,先生欣然应允。

先生一行于1992年3月2日一早乘飞机抵达桂林,首先参加了有当地各校各族学生代表参加的赠书仪式。仪式结束后,又在桂林市政府和市教委领导陪同下,前往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和桂林民族小学送书。

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是当地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师范学校,有侗、苗、瑶、水、黎、回、毛南、汉等十多个民族的学生在此就读,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师生们得知启功先生来赠书,穿着各自民族的节日服装,弹着民族乐器,在校门口热烈欢迎。先生被大家的热情感动,情不自禁地走进孩子们的行列,学起了他们的动作,同他们欢乐地舞在一起。

在欢迎会上,启先生亲手把一包包文学、历史、科普常识等课外读物递到学生代表手中,并在简单的讲话中颂扬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大团结的可喜形势;又以自身的体会,给未来的青年教师们谈了教育工作的重要,以及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神圣职责。会后,该校校长要求启先生题写了三句话:“做民族学生的父母,做民族学生的学生,做民族学生的老师”。

随后又去桂林回民小学赠书,除文史和科学知识读物之外,还特意带了北师大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听鞠萍姐姐讲故事》等少儿喜欢的音像制品。孩子们热情地给启爷爷鲜花,老先生亲切地接过鲜花,并把花分成许多小束,分别赠还给小朋友并和孩子们合影留念。最后,为回民小学题写“知识就是力量”,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次日,桂林市有关同志和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领导陪同先生游漓江,返回后,先生参观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陪同的编辑们亲切交谈。他说:“出版教学用的各门书籍,是学术这架机器上的原料,是师生们的精神食粮,出版者应当精心制作。”在参观该社的小型书展时,随即吟诵了一首诗:

出版尽香花,

没有一根毒草。

真好,真好!

伟大中华之宝。

先生乘兴挥毫写出,给广西师大出版社留下墨宝。

3月5日下午,先生离开桂林之前,又特意抽出时间参加了桂林民族师范学校的师生座谈会,他谈了我国过去少数民族的历史状况,阐述了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并表明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鲜明立场。最后勉励民族师范学校师生要奋发向上,为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做贡献。


六、为出版社留下珍贵墨宝

与启功先生交往二十多年,先生曾和我们共同度过了两次社庆,每次他都有诗句条幅祝贺。

1990年,出版社成立十周年,先生题词:

发扬精神文明,

教育民族群英。

出版好书千万,

事业十年大成。

2000年,出版社举行建社二十周年社庆,先生又书写祝福的吉语,祝出版社事业指日飞腾:

金龙吉庆,

文化中兴。

出版事业,

指日飞腾。

启功先生对出版社关爱有加,特别是向他求字时,总是有求必应。出版社成立时,请先生题写了社名,有的兄弟出版社非常羡慕,就要求代他们请先生题名,于是武汉大学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台海出版社等兄弟出版社都收藏有启先生的墨宝。

1994年,为改善出版社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经学校批准,出版社将离开小平房搬进教三楼。事先要对教三楼改造装修,为方便读者,在大楼东侧开大门并从房山县石窝大理石厂购回两尊石狮子立在社门左右,我去请先生为石狮题铭。

先生先拟一稿“师承教则,范我群伦”,略加思考后把前四字改为“师尊教泽”随即又改为“师延教则”,最后提笔挥毫时则写下“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八个字。先生仔细推敲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八个字就镌刻在两尊石狮子底座上,出版社的职工自觉把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张墨宝至今在出版社珍藏。

同时,出版社为庆祝乔迁之喜,在广东肇庆荣林砚厂购得一方巨砚,此砚最大宽度1.78米,最大长度2.52米,厚度20厘米,出自肇庆(古端州)名砚产地——麻子坑。砚石为青灰石质,质朴古拙,十分难得。京城只有古色古香的荣宝斋营业大厅有一方精品《英雄谐吉砚》可与牠媲美。启先生曾为其题铭:

鹰松谐音是英雄,

山骨端溪錾凿工。

巨铤隅糜磨一尺,

高挥橡笔写长空。

今出版社得巨砚,也请启功先生题铭,先生欣然命笔,写诗一首:

天上紫云割一片,

巨匠斫雕成大砚。

重之不异锦绣段,

彩毫濡染星文焕。”

先生不仅题诗,还在大砚周边作了兰竹,因砚石中间偏左位置隐见一圆形蕉叶白花纹形似圆月,周边四周刻兰竹相映为美,颇有兰竹醉月之趣,可见先生匠心独创之处。


庚子春抗疫战中写于宅居村